日本作画史 摘记

早期框架,有生之年不会做了,留档。
 
 
1917年至1963年。
 
1943年<蜘蛛与郁金香>,政冈宪三,简单、立体、自然的写实,尽量复现所有的动作。东映动画<小王子与八头龙>、<动物金银岛>,受迪士尼影响。
TV动画出现,重视效率的思想改变了作画风格。
 
80年代,梅津泰臣,致密化写实主义实验。
阿部望。
 
90年代初,宇都宫理的作画革命,<祖先大人万万岁>宇都宫作监,宇都宫理和矶光雄。
<阿基拉>(现代写实动画的萌芽)→<祖先大人>→<八犬传>(继承了<祖先大人>写实的作画技术),小黑祐一郎的评价。
宇都宫理,强调写实光影规律,obake(拖影)运用回归写实,“无意识运动”带来的立体性和真实感,“无意识运动”是指“无意义”“不必要”的运动而非“不准确”的运动,反之转描作画既是多余的又是不准确的。井上评价“回归立体化”更多指表现手法上新层次新深度。画力不足,大气的拙劣感。
<这种疯狂的动画风格,就是要有意识地画走形>一文中,马小褂介绍了干笔刷特效(速度线、动态模糊)、重影(multiples、残影)和拖影(squash),为了符合大众习惯将这三类统称为smears/obake/残像。其中宇都宫obake革新更靠近拖影(squash),从夸张回归写实,但要与迪士尼拉伸挤压中的squash注意区分,迪士尼的十二法则基于物理性的结构和动力提出,例如拉伸挤压强调物体体积不变、弹性运动、惯性力等,残像(拖影)则是从视觉效果反向思考,可以打破物理结构。
后续江畑谅真。
(WEBアニメスタイル访谈,作画wiki)
 
90年代,老害团。
<八犬传>。
<老人Z>时期超写实作画还未启蒙,表演都偏符号。<攻壳机动队>(95版)属于过渡期,用传统原画的方式还原更真实的表演。90年代中后期之前,厉害的人对写实作画体系也许还处在挣扎摸索期,只见写实的形体,少见自然的运动。世纪之初需要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指明方向,而那部作品需要一位正确的导演(推测指<人狼>)。
 
00年代初,<阿兹漫画大王>作为萌系风格的开端。
竹内哲也,首次将宇都宫系“写实”带入日常萌系作画(但更倾向写实),2005年的<神是中学生>日常演技作画,萌与写实相互结合。
00年代后期,小松勇辉重新调整了萌与写实的关系,大动作保持竹内风格的基础上,小动作更接近宇都宫物理复现的极端写实思路。比起传承自竹内更接近宇都宫理本身。10年初小松的萌与写实复合作画几乎发展到极致,随之隐退。
野中正幸,竹内萌系风格的正统传人,14年之后超进化形成个人风格,对竹内表演加以改造。(缺乏内容)
荒木凉与竹内。
(竹内、小松、野中相关作画mad、访谈,作画wiki)
参考来源:<当代作画 序>
 
00年代初,原教旨主义Web系三人组,沓名健一、山下清悟、泽良辅。数码作画。继承宇都宫理、松本宪生的作画志向。
山下提出"时间轴系"和"演算系",是因为想通过数码作画软件实时预览来实现松本宪生那样的作画,是其实践方法的总结(但此套分系深层逻辑不完善)。在多年尝试后,大家对动画制作都有了新的认识,就放弃这条继承路各走各的去了。
在当下新生代“web系”中,web系并不强调实时预览(更接近推特系或指工作室谱系的淡化)。
松本宪生、山下宏幸,火影班。
 
00年代中后期,田中宏纪率先将线条细化的思路从修正领域带到作画领域。
细化静态,“田中碎发”的轻飘无力感,先削弱重量,再配合造型和踩点。
细化动态,高密度张数时缓时急(田中自述受汤浅、大平影响,强调某一瞬间的前后变化),不遵循现实规律的造型(小幅度持续"走形",凹造型)。
不同于贯彻静态的修正或动态的传统原画,田中将细化过的动静态相结合(正常细化信息量不利于动态表现),利用静态的变化完成动态的表达,没有描述运动过程却画出了动态信息量(牺牲了动作传递的准确性),因此造成了田中作画“乱”的现象。
细化思路在10年代新生原画中有较大影响,该谱系的追随者例如大岛缘、西岛翔平。
田中其他"个人"特征,田中马戏味道接近村木靖,轨道意识良好敢于挑战复杂内容但速度感稍弱。高速作画产出大量背动+配合出色的场景编排能力,利用信息量掩盖动作传递的不足(举例)。
(田中相关访谈,作画wiki)
 
10年开始人设精细化,京都派系,线条变细,提高信息量,摄影后期变化。作监修正量增多难以通过绘柄细节认人。
10年代初,堀口由纪子<轻音少女>人设。
京都第二次转折点,西屋太志<冰菓>原案兼人设。
 
12年以后,西田亚沙子,<电波女与青春男>
参考来源:<当代作画 序>